新邵新闻网9月15日讯(通讯员 张志超 李丽梅)师徒结对传帮带,青蓝工程促成长。9月11日,新邵一中图书馆二楼会议室灯火通明,2025年师徒结对暨导师制工作会在此举行。学校领导、教科室负责人、结对导师及青年教师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了这一传承育人薪火、助力教师成长的重要时刻。会议由教科室组织,旨在通过师徒结对,深化学校“青蓝工程”建设,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
会议伊始,教科室主任毕伟体回顾学校“青蓝工程”的传统与成效,强调“1369”教师培养计划——即“1年适应、3年胜任、6年骨干、9年名师”的阶段性目标,为青年教师明确了成长路径与发展目标。
毕伟体指出,青年教师在业务知识考试、教学效果、听课次数及学生评教等方面表现突出,但也存在汇报课质量不高、教案欠规范、教学反思不足、线上学习资源使用不充分等问题。同时,部分导师的引领作用仍有提升空间。针对新学年,他明确要求每位学徒教师每学期需完成一节汇报课、一篇教学反思与论文,坚持“先听课、后上课”的原则,并积极备战县市业务知识考试。
随后,2025学年下学期新结对的十四对师徒在现场庄严签订并交换师徒协议,正式确立师徒导学关系。
教学副校长杨伟带代表学校对导师和学徒分别提出殷切期望。他强调,导师应“倾囊相授、言传身教”,在业务与师德方面做出表率;学徒则应“主动求学、深入研究”,特别是加强对高考试题、课程标准与教材的钻研,力争“一年成长、三年成才、五年成名”。
陈超前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向所有导师表示感谢与祝贺,称他们为“学校的宝贵财富”。他特别表扬了一些主动寻求拜师的青年教师,并希望导师们不仅传授教学经验,也要带教班级管理。他强调,“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”,应努力“站上讲台、站稳讲台、站好讲台”,成长为“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”的教育中坚力量。
会议最后举行了颁奖仪式。陈校长为2025年上学期优秀师徒颁发了荣誉证书。罗聪聪、何源、谢雨婷、吴瑶老师荣获“优秀学员”称号;李武涛、刘金光、肖文明、李小飞老师被授予“优秀导师”称号。
此次会议不仅延续了新邵一中“青蓝工程”的优良传统,深化了新邵一中“师徒结对、以老带新”的教师培养机制,更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走向系统化、深度化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
来源:新邵新闻网
作者:张志超 李丽梅
编辑:兰巧琴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xinshaorongmei.com/content/646943/51/152891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