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下载
人大代表风采(二)
2024-12-11 09:28:25 字号:

唐卫华

用实干精神书写为民服务最美篇章

唐卫华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县十八届人大代表,自2012年当选酿溪镇大新社区书记以来,他始终扎根基层,用情感化解矛盾,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汗水诠释担当,努力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神圣诺言,用实干精神书写为民服务最美篇章。他个人先后被评为“县十佳劳动模范”“县优秀共产党员”等,大新社区先后获得“湖南省卫生村”“邵阳市卫生社区”“新邵县文明社区”等荣誉。

2017年,大新社区被纳入县棚户区改造范围,共有1300多户居民需要拆迁,任务压头,矛盾突出。2019年的一天,当挖机开至小河街居民孙某家附近正要拆房时,已经签约的他突然以赔偿不合理为由严词拒绝。唐卫华反复上门做工作,按照评估要求一次次盘点他家物品、估算室内装修,宣讲棚改政策,孙某最终同意拆房。前不久,随着一阵“轰轰”的房梁倒塌声,这场历时近6年的棚改矛盾终于画上了句号。

棚改,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、关系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重大民生工程,也是一场直面矛盾、攻坚克难的硬仗。在大新片区棚改点,唐卫华和社区干部面对评估、测绘、签约、拆除等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,从不推诿塞责。他们不厌其烦地做说服工作,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,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社区,几年来共调处相关矛盾300余起。截至目前,该片区棚改签约率、拆除率均达到99%。

“唐书记很有耐心,做事也公平公正公开,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政策,为征迁居民答疑解惑,经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。”许多拆迁户如此评价唐卫华。

倾听民意,把群众的建言献策与社区的规划发展结合起来,履职尽责,用实际行动助力社区高质量发展,是唐卫华担任人大代表以来,一直坚守不变的信念和准则,“要了解群众想什么、忧什么、盼什么,就得到群众中去,与他们面对面交流。”

唐卫华在社区走访时,经常有群众提出要好好整改下环境卫生,他抓住我县“巩卫创文”良好契机,及时召开辖区单位、居民、党员动员大会,以“专项整治有力度、志愿活动有温度、群众参与有热度”为抓手,签订“门前五包”责任状,全面、彻底地清除了积存多年的垃圾死角,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,健身广场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社区环境越来越美,背街小巷实现了颜值和气质双提升,居民幸福感显著增强。

“我们社区到处都搞得很干净,走到哪里都感到蛮舒服,跟过去比真的是天壤之别。我们自己也非常注意店内店外卫生,唐书记他们三天两头上门检查督促,不搞干净不行啊。”大新街日化用品经营户屈正华说。

2019年7月,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资江河洪水泛滥,大新社区434户2178人和148间门面遭受洪水侵袭,形势十分严峻。唐卫华连续4天4夜坚守洪灾一线抢险救援,与社区干部、镇救援小分队、武警、民警等紧急转移社区受灾居民400余人。小河街80多岁的谢奶奶、刘奶奶一直不肯撤退,唐卫华二话不说就蹲下身子,将两位老人背到安全地带。这一背,不仅背起了老人的安全,更背起了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。

“今后,我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,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,倾听群众呼声,关注社情民意,积极督促落实,为辖区群众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。”唐卫华语气坚定地说。(何雯 刘丈国)

孙小勇

一心为民履职的“好支书”

“近几年言耳边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,村里的环境、卫生都比原来好了很多,住得舒坦,大家生活工作的精气神也更足了,孙书记是我们村里的好书记、好代表。”言耳边村村民满脸笑容地说道。

村民口中的孙书记,就是新邵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、小塘镇言耳边村党总支部书记孙小勇。自当选代表以来,他心系群众冷暖,认真履职尽责,用实际行动团结带领群众在致富的大道上阔步前行。

当好“守门员”,像守护珍宝般守护耕地红线

“有效果了!大家的耕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!”看着村里耕地复垦的成果,孙小勇满心欣慰。粮食安全至关重要,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,可在村里,部分村民法制与耕地保护意识淡薄,乱搭乱建占用耕地问题严重。为提升群众耕地保护意识,孙小勇组织言耳边村委会代表多次进村入户宣传。他们给农户发宣传单,在农户家门口张贴宣传标语。同时坚持疏堵结合,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国土大清查、大整顿,拆除47处违章搭建,收缴罚没资金90余万元。并且还拆除36栋闲置空心房,复垦76亩耕地。这些工作让乱占耕地现象得到遏制,村民保护意识提高,耕地红线守住了。

抓牢基建“牛鼻子”,扮靓乡村“高颜值”

“让村民过上舒心日子,就是我们的目标。”面对记者采访提问,孙小勇目光坚定地说道。人大代表,于他而言,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也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使命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,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。孙小勇深知其意义,凭借人大代表与群众紧密相连这一优势,他积极走访选民,收集群众意见建议,力求解决群众面临的难题。为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,让村民出行便利、生活无忧,孙小勇与村支两委齐心协力,广开思路,积极争取各方项目和资金。新装好的那320盏路灯宛如璀璨星辰,照亮了村里的每一个院落和路段;维修好的那15口山塘、6座电排、3400 米水渠,如同坚实的保障,让农田水利灌溉难题迎刃而解;还有经过提质改造的村街道、文化广场和农贸市场,以及新建的公厕,让乡村旧貌换新颜。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,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,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彻底改变了曾经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,让乡村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大步迈进。

凝聚多方智慧,奏响集体经济发展强音

“思路决定出路,出路决定发展方向,只有带着村民富起来,才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。”孙小勇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,这是他的信念,更是他行动的指南。

在言耳边村,发展集体经济的征程如同一场精彩的逐梦之旅。为了让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,孙小勇和村两委可谓是绞尽脑汁、想尽办法。他们就像一群智慧的舵手,通过土地流转、盘活闲置资产、承租农贸市场等一系列妙招,让村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。在孙小勇的带领下,集体经济收入从最初的区区八万元增长到二十万元,这一变化,如同一场及时雨,有效缓解了村里财务紧张的压力。

然而,孙小勇并没有满足于此,他的目光看得更远。他像一位充满干劲的领路人,带领村民成立了种粮、农机服务、水果种植、水产养殖等一个个专业合作社。这些合作社就像一台台动力十足的引擎,推动着产业发展,让农业效益如火箭般提升。同时,孙小勇积极引入中小型作坊式加工企业,这些企业就像一个个活力源泉,增强了联农带农能力。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他们的腰包越来越鼓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。在言耳边村,发展的故事还在继续,美好的未来正一步步走来。

“作为人大代表,我深深明白,唯有持续学习、深入调研、大胆创新,才能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,也才能更好地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这一庄重诺言。”谈及未来履职感想,孙小勇说道。

孙小勇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,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与赞誉。在村民眼中,他既是好书记,也是好代表,更是大家的“贴心人”。在他的引领和影响下,言耳边村宛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,愈发和谐,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,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。(寻健赵少波)

周胜群

践行育人初心 助力农村教育

作为人民教师,他立足三尺讲台,默默耕耘,诲人不倦,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学生、家长的喜爱;作为代表,他履职尽责,以一颗为民初心,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。他就是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、潭溪镇孙家桥中学副校长周胜群。

周胜群身为副校长,在管理工作中展现出精细严谨的态度与勇于担当的精神。他积极推行“精致”教育理念,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教学质量。同时,他还时刻关注农村学子的学习问题、家庭状况,经常到村里走访留守儿童家庭,为留守儿童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排忧解难。

石辰博是该校七年级的学生,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留下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。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,石辰博性格中多了几分调皮与不羁,学习上也时常显得力不从心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周胜群多次走访石辰博家,耐心倾听他的想法与困惑,为他提供学习资料、指导学习方法。在周胜群的关心与引导下,石辰博的学习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,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他学会了感恩与责任,变得更加懂事与成熟。

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,他牢记自己“群众代言人”和“教育工作者”的双重身份,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实地开展调研,走访群众、接待选民,关心他们的急难愁盼,收集第一手真实信息,撰写结合实际、贴近民生的建议。多年来,他就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备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,坚持做人民群众的“代言人”。

2021年“双减政策”全面实施后,周胜群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乡镇学校的问题,那就是艺体课程的师资非常短缺。很多教师都不得不身兼数职,这样一来,乡镇学校的教师们就面临着工作量大、压力也大的困境。他建议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、积极吸纳优秀人才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艺体课程等,以缓解师资紧缺、提升教学质量。这一建议得到了新邵县教育局的迅速回应和积极推进。如今,乡镇学校基本有了专门的艺体老师,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,教师的负担也得到了有效减轻。

周胜群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会更加努力学习,不断提高履职能力,继续为农村教育发声,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献计献策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初心。(孙咏梅 肖晔)

李卫玲

关爱妇女儿童 书写为民情怀

她,扎根基层,凭借着对妇女工作的满腔热爱与执着,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行动、真诚服务,是群众心中贴心人;她,更是架起了政府与百姓的“连心桥”,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是群众口中的好干部,她就是县人大代表、坪上镇东岭村妇联主席李卫玲。

“你们平时上班时间自由吗?如果有事情能随时请到假不?”“月工资大概多少?目前可有困难......”10月21日,在村里的车间里,李卫玲和女职工们交谈着,详细了解她们的工作时长、工资待遇等情况。李卫玲深知就业是民生之本,特别是对于妇女群体来说,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。她积极拓宽妇女群众的就业渠道,充分利用村内的扶贫车间和周边企业的资源,积极为群众搭建就业平台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,已有3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,其中大部分为妇女群众。

作为县、镇两级人大代表,李卫玲在日常工作中,始终把东岭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具体利益放在心上,走村入户,全面了解全村各个家庭的基本情况。哪家有困难哪里就有李卫玲的身影。

在一次走访中,李卫玲得知脱贫户刘小鹏家庭面临困境,家中有常年患病的母亲和弟弟,而丈夫在工地打零工的收入难以支撑全家生活。为解决这一急难愁盼问题,李卫玲迅速行动,为刘小鹏落实了就业帮扶措施,推荐她在附近的工厂工作,并不断为她加油打气。在李卫玲的鼓励和帮助下,刘小鹏的生活逐渐好转,她开心地说:“现在,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。”李卫玲还积极推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。她联系乡贤筹资,建立了垃圾站、安装了路灯,还牵头硬化了坑洼不平的毛马路,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。同时,她还积极参与安置区整治工作,拆除违规养殖棚,翻耕平整闲置土地,为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农户提供了免费的蔬菜种植地。如今的东岭村,已焕然一新,成为了一个美丽、宜居的新农村。

这些年,李卫玲做得最多的事情,就是走访调研、收集群众意见,先后提出了《关于东岭小学改、扩建建立东岭完小的建议》《关于东岭村河道疏通治理的建议》等建议。在她的努力下,东岭小学于2022年年底进行了改造;高铁新城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也已立项。

作为村妇联主席,李卫玲坚持用“细功夫”开展妇联工作。她定期探望低保家庭的孩子,紧密联系留守妇女,耐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,积极推动两癌筛查工作等,把村里妇女儿童工作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、扛在肩上。同时,她还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举办文艺活动,将新思想、新文化带到群众中,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李卫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。她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,深入了解群众需求,为群众排忧解难,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让东岭村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。(孙咏梅 肖晔)

来源:新邵新闻网

编辑:兰巧琴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